激光粒度分析儀是一種基于光散射原理的高精度顆粒測量儀器,廣泛應用于材料科學、工業生產及環境監測等領域。其核心原理是:當激光束照射到顆粒時,會發生衍射和散射現象,散射光的強度與角度分布與顆粒大小密切相關。通過測量不同角度的散射光信號,并利用Mie散射理論或Furanhofer衍射理論進行計算,可精確推導出顆粒的粒徑分布。
在應用領域方面,激光粒度分析儀發揮著重要作用。在材料科學中,它用于分析金屬粉末、陶瓷原料及納米顆粒的粒度分布,優化材料性能;在工業生產中,它助力涂料、化工及水泥行業控制產品質量,如監測鈦白粉粒徑以提升涂層光澤度;在環境監測領域,它可分析大氣中的PM2.5、PM10等氣溶膠粒徑分布,為污染防控提供數據支持。
1、樣品分散:確保顆粒單分散狀態
濃度控制:根據儀器要求調整濃度(通常推薦遮光率8%-20%,不同型號略有差異)。濃度過高會導致多重散射(顆粒間互相遮擋光線),使結果偏向大粒徑;濃度過低則信號弱,數據重復性差。可通過逐步稀釋或添加樣品調整,直至儀器軟件顯示“濃度適宜”。
分散方法選擇:
液體樣品:若顆粒易團聚,可采用超聲分散(功率200-500W,時間1-5分鐘,避免過度超聲導致顆粒破碎)或加入適量分散劑(如表面活性劑,需與樣品兼容);
固體樣品:需先溶解或懸浮于分散介質中(如去離子水、有機溶劑),確保介質與顆粒不發生化學反應(如碳酸鈣避免用酸性介質)。
去除雜質:用篩網(如200目)過濾或低速離心(3000rpm以下,1-2分鐘)去除大顆粒雜質,防止堵塞進樣系統或干擾散射信號。
2、分散介質匹配
介質需純凈(如去離子水電導率<10μS/cm),避免含氣泡或懸浮雜質(可通過超聲脫氣或靜置去除氣泡);
記錄介質的折射率、粘度(軟件通常內置常見介質參數,如25℃水的折射率1.333,粘度0.89cP),若使用特殊介質需手動輸入實測值。
